最近,二手车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,一台去年才上牌的宝马i3,跑了八万多公里,现在只要十万块钱就能拿下。
这个消息一出来,很多人都犯嘀咕了:这到底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,还是一个包装精美的“坑”?
毕竟,宝马这个牌子,再加上“纯电”两个字,怎么看也不该是这个价。
今天咱们就来好好盘一盘,把这台车里里外外的门道都给说明白了,看看这十万块钱的宝马,到底值不值得咱们普通老百姓掏腰包。
首先得说,这个价格确实太有冲击力了。
想当初,这款宝马i3在2022年刚上市,2023年卖的时候,新车办齐了怎么也得奔着三十五万去了。
这才过去一年多点的时间,价格直接跌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都不到。
这种贬值速度,说实话,比股市熔断还刺激。
这也引出了第一个关键问题:这车到底经历了什么,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跑出八万多公里的里程?
咱们简单算一笔账,一年八万公里,平均下来每天都要开超过两百公里,风雨无阻。
这显然不是普通家庭上下班代步的强度,更像是在跑网约车或者公司商务接待。
高强度的使用,加上电车本身更新换代快,是它价格“大跳水”的主要原因。
对于那些手头预算不多,但又想体验一下豪华品牌的人来说,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。
但买二手车,光看价格可不行,车况才是根本。
咱们就跟着专业师傅的眼光,从外到内看一遍。
第一眼看过去,这台车的外观还挺像那么回事,宝马的设计感还在,整体看着挺精神。
车头保险杠下面有一些小磕小碰,这对于一台跑了八万公里的车来说,再正常不过了,就像人走路多了鞋底会磨损一样,不是什么大问题,毕竟是塑料件,不影响安全也不会生锈。
可当专业的检测工具一上场,问题就暴露出来了。
用漆膜仪一测,车身左边是原版原漆,没动过。
但转到右边,从前翼子板到前门,再到后翼子板和后车门,甚至连后备箱盖上都测出了异常的漆面厚度。
这说明什么?
说明这台车的整个右侧都经历过“整容手术”,有过钣金修复和重新喷漆。
说白了,就是右边曾经被大面积地刮蹭过,虽然没伤到车架子这种“筋骨”,但“皮外伤”可不轻。
这种修复在二手车里很常见,不算是大事故,但肯定会影响它的价值,也说明这台车曾经有过一段不那么平顺的经历。
看完外观,再来看看“心脏”部分。
打开前舱盖,很多人会有点蒙,因为里面没有我们熟悉的发动机,取而代-之的是一个大塑料盖板,掀开之后,里面的线路布局看着有点乱。
这就是宝马i3一个绕不开的出身问题——“油改电”。
通俗点说,它就是拿了燃油版宝马3系的壳子和底盘,硬生生把发动机和油箱掏空,然后塞进了一套电机和电池。
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省事,车企能快速推出一款电车,但缺点也特别明显,就是空间布局不合理,像是在一间设计好的卧室里非要加盖一个厨房,怎么看怎么别扭。
前舱里那个最大的铁盒子,很多人以为是电机,其实不是,它只是个电源管理单元,真正驱动车子的电机和控制器被放在了车子后轴的位置。
好在经过检查,车头的大梁、水箱框架这些关键的结构件都没有动过的痕迹,说明车头没出过大事故,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。
接着坐进车里看看。
内饰的设计和用料还是保持了宝马一贯的水准,那个大尺寸的双联屏也挺有科技感。
而且,虽然跑了八万公里,但方向盘和座椅的磨损并不严重,看起来车主平时还挺爱惜。
这也从侧面说明,这个里程数应该是真实的,没有被动过手脚。
可当你坐到后排,另一个“油改电”的硬伤就暴露无遗了。
后排地板中间有一个高高的凸起,这是燃油车为了给传动轴留位置而设计的,在这台纯电车上根本没用,但因为它沿用了3系的底盘,这个尴尬的凸起也就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。
这直接导致后排如果坐三个人,中间那位会非常难受,大大影响了实用性。
最后再看看底盘,虽然没法升起来看得特别仔细,但也能发现有不少磕碰和剐蹭的痕迹,连电池包的外壳都没能幸免。
虽然电池有保护壳,但这种托底还是让人心里有点不踏实,万一伤到内部,维修成本可就高了。
好了,车况基本摸清楚了:车架子没问题,不是大事故车;但右侧有过大面积的钣金喷漆;里程数非常高,底盘也有伤。
那么,回到最核心的问题,这台车到底值不值得买?
这得分两头说,看你买车到底图个啥。
如果你买车的首要目的是为了“面子”,想花最少的钱,开上一台挂着蓝天白云标的车,而且你对所谓的智能科技、人机交互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不感兴趣,就是想买个开起来还不错的代步工具,那么这台十万块的宝马i3,或许可以成为你的一个选项。
毕竟,它挂着宝马的标,开出去有品牌光环,而且宝马优秀的底盘调校功力还在,驾驶感受确实比很多同价位的车要好。
你把它当成一台挂着绿牌、不用交购置税、开起来很整的“传统宝马”就行了。
但是,如果你是冲着电动车智能、省心、科技感强的优点来的,那我劝你,这台车你最好碰都别碰。
为什么?
因为它最核心的短板,就是它的车机系统,也就是那块大屏幕背后的“大脑”。
在今天,尤其是在我们国内市场,一台电动车的灵魂,早就不仅仅是“用电跑”那么简单了,更多的是体现在它的智能化程度上。
我们已经习惯了能听懂人话、随时待命的语音助手,习惯了能不断更新、增加新功能的OTA升级,习惯了手机和车机无缝连接的便利。
而这台宝马i3的车机系统,和我们国产的新能源车比起来,简直就像是上个时代的产物,反应慢、功能少、不好用,基本上就是个摆设。
它脱离了现在买电动车的核心诉求。
花十万块,你买到的只是一个电动车的“躯壳”,却没有得到电动车的“灵魂”。
同样的钱,你完全可以买到一台全新的国产电动车,无论是空间设计、智能化体验还是三电系统的技术,都要比这台“油改电”的宝马i3先进得多。
所以,这台车最终会成为谁的菜,完全取决于买家看重的是“宝马”这个牌子,还是“智能电动车”这个品类。
晟红网-配资知名证券配资门户-实盘配资app-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